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ブログトップ

日中News

sxcn.exblog.jp

山花枝接海花开 汉俳联句36首

こにし注:
①有幸在东京亲耳聆听了温总理和辻先生朗诵的汉俳。
②重新编辑,多处改错,加入了序号,为汉俳和接字上了色。

③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1383487.htm

山花枝接海花开 汉俳联句36首 发布日期:2012-04-11
赏析:西村我尼吾 翻译:林祁、汤田美代子 校阅:田原

1. 温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二日
和风化细雨 樱花吐艳迎朋 冬去春来早
  二〇〇七年四月,温家宝总理抵达东京访问,喜逢春雨,联想起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有感。会见安倍晋三首相时,温家宝总理曾致辞“春雨知时节”。
  第一行,“和风”引用赵朴初的作品“和风起汉俳”。一九八〇年日本俳人代表团初次访华时,赵朴初在欢迎宴会上即兴咏诵了这首汉俳。从此这种由5-7-5汉字组成的形式便以“汉俳”命名流传下来。第二行,雨润樱花更美,胜似迎朋友的心情。第三行,虽然日中关系出现寒流,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祝“融冰之旅”的成功。
  整首汉俳犹如一幅水墨画,于粗犷的泼墨中不乏细致的笔触,表现出政治家广阔的胸怀与细腻的情感。

2. 辻井乔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二日
阳光满街路 和平伟送春风 谁阻情信爱
  接上首的“友”字。
  上承温家宝总理的“细雨”而转为阳光灿烂之景象。第二行巧妙地以“和风”藏头收尾。“伟友”表示对“朋友”的敬意。结句则上承“融冰之旅”之精神,以“和文汉读”法直接表达其坚定信念。
  作者表示:“由于温家宝总理的汉俳以及我当场应和的起因,日中韩俳联句的交流开始了,真令人喜出望外。”
  “中日汉俳联句接力”从二〇〇七年十月号的《NHK电视汉语讲座》杂志开始连载,结束于二〇〇九年三月号。因为是中日双方两人,一组的联句接力,每期刊发两位的三行中日文对照俳句。汉俳联句跟诗人大冈信倡导的“国际连诗活动”(只限自由短诗)大同小异,在唱和中后者必须在俳句里体现出前者使用过的一个字词,或此唱彼和,相呼相应;或另辟蹊径,重新展开。遵照日本有三十六首的雅趣,故有十八组三十六人参加。参加者除我之外,都是两国政治、文学、戏剧、影视、音乐、体育和建筑等方面的领军人物。
  日本著名俳人(在日语中俳句作者一般叫“俳人”,短歌作者为“歌人”)西村我尼吾为每一首撰写了赏析,阐明了每首汉俳承先启后的来龙去脉,相信读者会对他精彩、准确的解读产生共鸣。旅日作家林祁和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汤田美代子共同翻译和推敲了绝大部分作品,我对全文做了校阅。西村我尼吾原名西村英俊,曾在日本财政界担任要职,为中日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实际性工作。他正在与有马朗人、金子兜太等酝酿筹备“世界短诗大奖”。其中“李白短诗奖”的奖金为五十万美元。他们准备在二〇一〇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宣布首届获奖结果。
  汉俳联句接力最初是汤田美代子的主意,遂由她策划和组稿。源于她作为NHK的记者对二〇〇七年四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的跟踪采访。在东京隆重的欢迎会上,温家宝总理用一首汉俳表达了这次“融冰之旅”的感想,为他接风洗尘主持那场宴会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诗人辻井乔也即兴以一首俳句酬唱。这两首俳句让置身现场的汤田感动,并带给她灵感,于是,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便产生了“中日汉俳联句接力”。
  日本定型诗有三种,俳句、短歌和川柳,自古有之。其中俳句脱胎于十五世纪在日本兴起的连歌与俳谐。短歌的历史更为悠久,据《万叶集》记载,最早的短歌作于公元七五七年,是直接受中国古诗的影响产物。川柳则盛行于江户时代。短歌有三十一个音节,在外在形式上跟同是5・7・5十七个音节的俳句和川柳有明显区别。俳句和川柳尽管都是十七个音节,但熟悉这种短诗特征的人都很容易辨别。俳句里除必须使用“季语”外,还有首句必须独立等明规潜则,川柳却没有这种“季语”限制。俳句的遣词造句不仅要尖锐深刻,而目要将带有明畅性的抽象意义的诗句推敲得无懈可击。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入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这是被日本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作于三百多年前。我们今天读它,仍能感到俳句的神秘、宁静和意蕴深远的禅性魅力。俳句虽短,其艺术容量并不小。跟汉语里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滴水中盛大海,一树一菩提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川柳却不需要尖锐感以及思维的飞跃,更不必为读者留下太多的余韵。俳句或许接近典型的创造性纯诗写作,更纯粹;川柳则大多是调侃和讥讽社会现象,随心所欲。诙谐轻松,通俗易懂,类似于中国的打油诗,因此登不上文学的雅殿。古代的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以及近世和现当代的正冈子规、高浜虚子、种田山头火、稻烟汀子、金子兜太等俳人在日本拥有大量读者。
  对于俳句里“季节语言”的诠释,也因人而异。松尾芭蕉使用的是“季词”(季节词语),金子兜太强调的是“季语”,稻烟汀子则为“季题”等。但正冈子规之后,出现了以他为代表的“无季俳句”,不使用季节语,跟不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自由古诗有一点相似。所以日本俳坛有“季语派”、‘孵派”、“自由派”等。跟现代诗相同的是俳句不存在固定概念,只有一些约定俗成。山本健吉把俳句定义为“是滑稽,是寒暄,是即兴”;高浜虚子则说俳句是“可观写生,花鸟讽咏”。
  中国有不少读者对俳句并不陌生。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一九二〇〇二年,俞平伯就提倡过这种短诗的创作。只是没有引起当时社会的太大注意。汉俳在中日两国广泛的传播,归功于一九八〇年日本俳人协会代表团访华时。赵朴初即兴应酬的“
绿荫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这首汉俳。一九八一年应日本俳人协会邀请,包括诗人林林的访日团发表在日本《俳队》杂志上的几首汉俳更是为汉俳的推广雪中送炭。据说汉俳因雌名落户中国,之后还成立了汉俳协会等组织。除汉俳外,这种韵文体裁的短诗已经全球化,英语俳句、法语俳句、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俳句等在欧美也非常盛行。

3. 刘德有
中国汉俳学会会长
信当先 和风华雨两邦欢 赏百花妍
  上承前两首的“友”字并高度概括交友“相互信任”的精神。第二行,引用唐代贯休的诗句“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花”通“华”,隐喻中华,而和风则象征日本。和风华雨,风调雨顺,进而百花争艳。诸君同赏。
  作者引经据典不露痕迹,技巧娴熟。

4. 有马朗人
日本国际俳句交流协会会长
赋诗怀贤 初夏长江流天边 谈笑又不尽
  接上首的“同”字。
  这首汉俳将场景引向中国大地的同时,也将细腻的描绘引向了雄浑的抒写。起势有怀古之纵深感。继而横向一挥笔。长江流天边,气势何滔滔,令人想起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句由远景之江静静长流,转向近景之人谈笑尽欢,一静一闹,一远一近,以蒙太奇手法赋予多层次的美妙意境。
  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科学家,前东京大学校长、前日本文部省大臣。于是,下接中国前文化部长。

5. 王蒙
作家
细雨润东风 遥思诸友梦魂中 小花正红
  起句上承温家宝总理的“细雨”,指明这“细雨”可以润“东风”,由小而大,气势非凡。继而由大而远,跳往梦魂,由实而虚,情思缥缈。“梦魂”可见李清照词“仿怫梦魂归帝所”。但王蒙的“帝所”很实在:“小园花正红”,由大而小;“红”字形容词动词化,以色彩动态美为诗情画意“点睛”。结句有日本式的精致美。

6. 大冈信
诗人
大喷泉 光映水孤塔傲 溅落不复还
  接上首的“园”字。
  大冈信先生乃“连诗”的倡导者,也是活跃在国际诗坛的诗人。在诗人眼里,公园大喷泉是人格的象征,清高孤傲却沐浴着光照之美,溅落也在所不惜。是否寄寓芭蕉晚年孤高的心境呢?诗人的视点由高而低(水的溅落),诗人的情怀由低而高(光的升华)。水之柔和,塔之刚硬,相映成趣;其间更有时光的潺潺流逝,使作品富有张力。

7. 盛中国
小提琴演奏家
山万棵松 风和日丽群龙 盛世展新姿
  接上首的“高”字。
  盛中国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音乐家,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这一代人有如高山松一般坚强挺拔,而今迎来“风和日丽”,大有作为的时代更要大展身手。作者将自己的姓“盛”藏在第三行之首,蕴含着对这一时代的讴歌。字里行间仿佛洋溢着贝多芬《欢乐颂》的热情旋律,呈现了作者风格独具的浪漫。

8. 栗原小卷
电影演员
妙音越海响 友温馨人生暖 谢意满天
  接上首的“舞”字。
  栗原小卷在中国享有盛名。诚如汉俳所示。那美妙的声音越过大海,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温馨。应该感谢电影如此感动人生,也应该感谢中国导演谢晋之情缘。粟原小卷曾出演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一九九一年中日合拍),与谢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于是汉俳中嵌入“谢”字,传给下一位的谢晋导演。

9. 谢晋
电影导演
银幕传友 光影艺术话人生 共谱颂和平
  接上首的“情”字。第一行上承栗原小卷的“友情”,他与她通过银幕结下的情谊,在中日间已传为佳话;第二行谈光与影的艺术人生,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则是为和平作贡献。《清凉寺的钟声》讲的是一家中国人养育日本遗留孤儿的故事,歌颂中日间共通的人性美。

10. 佐藤纯弥
电影导演
寸寸胶片 枚枚子盘生辉 日日为人生
  同样接上首的“情”字。
  佐藤纯弥导演的《追捕》是“文革”后中国人最喜爱的日本电影之一。一九八二年他主导的日中合拍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也颇受欢迎。以上的汉俳是佐藤导演人生观的凝缩:不论是电影、围棋还是人生,都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积少成多。叠字的使用:寸寸、枚枚、日日,恰好表达了这种意念,读起来朗朗上口。

11. 吴清源
围棋九段
手谈黑白围 中原情笃和地 山河一局
  接上首的“棋”字。由上文日中合拍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引出著名棋手吴清源。
  吴清源一九一四年生于福建。作为天才的围棋少年赴日,成为昭和年间最强的棋士。第一行,手里弹着黑白棋子,犹如叩问中国思想的阴阳学,阴阳的对立与调和是一门古老深奥的学问。第二行的中原指的既是祖国,也是其夫人的日本姓,对祖国和夫人在此都是一往情深的。第三行结句蕴含深意,令人想起“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老子名言。
  吴清源认为围棋的精神就是“调和”,推而广之,倡导世界和平。“和”是这首汉俳的关键字。

12. 平山郁夫
画家
丝路逾千秋 客梦马跨西域 玄月照沙流
  这位登场者是与吴清源一样热情倡导世界和平的画家平山郁夫。平山郁夫为前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乃日中“和平大使”之一。
  接上首的“夭”字。如果说吴清源作品是盘上之“天”,平山郁夫作品则是西域之“天”了。第一行写丝绸之路,发千古幽思。第二行的“客”是作者本人,也可能是你是我,那西域对我们来说都太陌生了。仿佛梦中骑马跨西域,缥缈与现实交融。第三行,上有玄月,下有流沙,天地之间我独行,苍凉之美恰如作者的绘画,耐人寻味。

13. 陈昊苏
中国人民列外友好协会会长
雪喜消融 一衣带水尽春风 山海看花红
  接上首的“天”字。平山郁夫为前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陈吴苏则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其作品从正面讴歌中日友好关系。
  第一行,对温家宝总理“融冰之旅”的赞颂。第二行,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应该是友好邻邦。春风荡漾寓意着作者对中日友好关系的改善充满信心。第三行,海里的浪花在阳光照耀下仿佛鲜红的花朵,红遍山海之间,看花人的脸期,也被映红了吧。

14. 竹内实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层层封 双方不乏远见人 毅然送
  接上首的“冰”字。著名中国文学研究专家、学者竹内实登场。
  第一行,上承“冰雪”而来,冰冻重重。象征二〇〇二年到二〇〇七年日中关系的冷冻状态。第二行,困难重重中,日中双方都不乏远见之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毅然送春还暖。第三行的“毅”藏有陈昊苏之父陈毅的名字。作者有缘认识前外交部长陈毅并由他引荐会见过毛泽东主席,此情此景,至今铭刻在心。

15. 莫言
作家
窗外竹摇风 室内花开意盈 挚友在东瀛
  接上首的“春”字。汉俳接力棒由日本学者转到中国作家手里。
  莫言的小说在日本享有盛名。在汉俳中他倾吐的是悠然淡然的心境,一反前作的紧张感。第一行,窗外竹摇风,而不是风摇竹,令人联想起著名的禅宗公案: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而且作者在第一行和第二行里成功地将竹内实的姓“竹内”编织其中。
  莫言的心在动,因为春意盎然,因为挚友在东瀛。从室内之花,一下跳跃到远方之友,于是,诗的空间得以扩展。

16. 石川忠久
中国文学专家
东瀛度时 诗思凝小斋里 听雨忆风姿
  接上首的“春”字。
  石川忠久先生是日本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巨擘,他的诗风从这首汉俳可略见一斑。在他的笔下,春天悄悄地来到日本岛,静静地又潜入到书斋,凝进诗思里。诗人听雨时,回忆的是“风姿”――老朋友林林的“风姿”。那是栉风沐雨的经历,还是迎风而立的姿态?缅怀是没有声音的,有一种静静的美,令人心生缠绵,欲说还休。
  作者曾与中国诗人林林谈论过汉俳写作。林林现居北京,作者衷心地祝福他健康长寿。

17. 林林
诗人
篱畔舞姿昂 词出名家手 和音久绕梁
  林林已九十九岁高龄,二〇〇九年九月满百岁,正住院疗养,经夫人许可,将一九九一年访日作品登载于此。恰好接E首的“自”字。
  此作写于访问俳人金子兜太家乡时,有感于“秩父音头”。“秩父音头”根据兜太之父伊昔红的歌舞复原而成,填入征集来的歌词。篱畔可见于宋徐积《花下饮》诗:“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和音绕梁出于《列子・汤问》“余音绕梁”的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粱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18. 金子兜太
俳人
东瀛山雾里 舞升志昂扬 诗人磊落响
  接上首的“歌”字。
  林林与金子兜太共著《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第一集于一九九三年出版,第二集于一九九七年出版。
  金子兜太曾有名句“雾之村投石不见父母”。常言道:雾里看花花更美,作者起句就给汉俳罩上了“山雾”之朦胧美。雾里“秩父音头”轻歌曼舞,“歌舞升平”,让诗人或读诗的人何等精神昂扬,胸襟激荡。诗人亦指林林,寄托作者对友人的情谊。结句之“响”与前首的和音绕梁,形成共鸣而余音缭绕。

19. 能修
中国大明寺主持
僧度众生 五次惊战骇浪 众星拱月亮
  汉俳接力到此,下传何人?编者想起日中间重要的人物鉴真大师。鉴真和尚曾为大明寺主持,后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于唐招提寺开设讲坛。故请大明寺住持登场。
  接上首的“平”字。第一行,标明僧人的身份与传教目的。第二行,赞颂鉴真东渡百折不挠的丰功伟绩。第三行,如众星捧月一般,鉴真的事业、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业,欣欣向荣,后继有人。

20. 松浦俊海
日本唐招提寺住持
像前声传 兄弟结缘擎小 大明照人天
  接上首的“涛”字。第一行,伫立于鉴真和尚像前,可以听到历史的涛声澎湃。第二行,唐招提寺与大明寺结下兄弟情缘,为共同的事业,一起高擎起灯盏。第三行,灯盏虽小,却发出大光明照耀k间。
  二〇〇八年胡锦涛主席访日时,曾瞻仰鉴真遗像。当时陪同的有大明寺住持能修方丈和唐招提寺住持松浦俊海长老。二位在汉俳中都使用了“涛”字,显然有所寄托。

21. 田原
旅日诗人
五月盏 没有你们的燃烧 世界更黑暗
  接上首的“灯”字。
  二〇〇八年五月,胡锦涛主席访日后不久,惊悉四川大地震,日本积极展开赈灾活动。其中,日本思潮社的《现代诗手帖》杂志向日本诗人团体发起募捐和征集诗文活动,中国旅日诗人田原为活跃者之一。
  田原生于一九六五年,中国河南人。一九九一年赴日留学,博士论文为《谷川俊太郎论》。博士课程期间,他尝试用日语创作的现代诗作品,荣获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之后,又出版了日语诗集,受到日本媒体和文学界的关注。二〇〇八年五月四川大地震时,作者挥泪写下这首汉俳。上承和尚的小灯盏,抒发的是抗震救灾的精神,有如灯盏燃烧。作品的画面令人想起丹柯的故事:丹柯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用自己的心拯救了一个民族。

22. 谷川俊太郎
诗人
蚁轻蝶存 柔言也可抗大震 默悼墟下
  接上首的“小”字。
  这首汉俳有一种细致的美。蚂蚁因小而存活,蝴蝶因轻而未受伤残,那么,轻柔的语言也可以抵抗大地震吧。诗人进而写沉默,表达对死者的默哀。沉默是金,这种沉默的追悼有多沉痛,就能焕发多大的力量。小与大,轻与重,有声与无声――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多层次的表现力,是谷川俊太郎最独到的诗歌特色。
  谷川俊太郎是日本战后最重要的诗人,不仅在日本妇孺皆知,在欧美和亚洲也拥有大量读者。普通的中国读者即使不知其名,也应知其创作的歌词《铁臂阿童木》的主题歌――“越过辽阔天空,啦啦啦,飞向遥远群星,来吧,阿童木,爱科学的好少年。善良勇敢的,啦啦啦,铁臂阿童木……”谷川俊太郎与辻井乔、大冈信一起,写诗募捐。为四川大地震赈灾。

23. 张继青
昆曲演员
妙艺玉三郎 离一曲姑苏 牡丹醉断肠
  接上首的“魂”字。
  昆曲皇后张继青,一九八六年在日本国立剧场上演其代表作《牡丹亭》。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颇受感动,二十年后赴苏州重温《牡丹亭》,故有“离魂一曲梦姑苏”。“姑苏”可见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牡丹亭》也让人魂断蓝桥。“断肠”语出元代马致远的《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断肠”结句,平添一份苍凉凄美之感。

24. 坂东玉三郎
歌舞伎演员
幕落未醒 梅缘千里越重 至福踏歌声
  接上首的“梦”字。
  坂东玉三郎憧憬中国文化,特别是戏剧。一九一�年其祖父、父亲都曾拜访过梅兰芳。最近玉三郎师从张继青,在苏州昆剧院学戏一年。二〇〇八年五月,在北京公演时玉三郎的演技受到空前的赞赏。玉三郎这种对戏剧全身心的投入,在汉俳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幕落了却还在梦里,这梦越过重洋,与梅兰芳千里缘一线牵,这是人生的“至福”啊。“踏歌声”引自李白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踏歌是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汪伦踏歌为友送行。这是真挚友情的千古绝唱。

25. 姜昆
相声演员
几度重笑 祥云有容为年少 携手共荣耀
  接上首的“洋”字。
  姜昆是中日之间著名的笑星――几度重洋笑,姜昆多次把笑送到日本。二〇〇八年六月,姜昆为四川赈灾赴日公演。六月十四日,日本岩手、官城等地也发生地震。姜昆通过NHK国际放送局,用日语鼓励灾区。姜昆参加这次汉俳接力,适逢北京奥运期间,特意将奥运“祥云”引入诗句。奥运“祥云”出自祥云的文化概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奥运会有“祥云火炬”,代表着未来的吉祥美好。作者胸有“祥云”,自然幽默无穷,笑声荡漾。

26. 谷村新司
歌唱家
歌如风越 鸟巢引吭青春翔 感缘共合掌
  接上首的“洋”字。
  一曲《星》让谷村新司成为亚洲与世界家喻户晓的音乐人。“鸟巢引吭”: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及胡锦涛主席主持的各国首脑宴会上都演奏过此曲。歌声飞出鸟巢,就像年轻的心儿展翅飞翔。祝福此缘地久天长。
  去年八月,谷村新司赴京参加奥运会期间,应NHK邀请,向日本解说奥运盛典。返回东京之后作了这首汉俳。与姜昆的作品一样,这首作品充满阳光,且有跃动之美,有如飞翔的美妙音符。

27. 赵启正
中国全国政协事委员会主任
海空遮月 有时朦胧有时晴 且观满天星
  接上首谷村新司的代表作“星”――最受中国人欢迎的日本歌曲之一,作者特意将其引人汉俳接力。
  去年九月,作者赴日开会,这首衩俳描绘的是他在飞机上眺望的情景,也是中日关系的一种象征:有时朦胧有时晴。第三行升华为壮观的意境,“且观”透露出作者从容不迫的心态,有如唐朝王维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们常用之自勉或他勉,遇逆境绝境时,目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局面产生。以“且观”结句,使诗句发挥得潇洒自如。

28. 森稔
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
顶上立 阳光破雾照未来 魂踏起飞
  接上首的“云”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地区的世界最高(楼高101层,492米)的大厦。森稔是建造这座摩天大楼的森大厦社长。第一行的追云者就是他。他说:“起初,我的兴趣是写小说,想记录人们的生活,可后来发生了转移,我的兴趣变为开‘处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站在他的高度――世界的高度,破雾的阳光就在身旁灿烂,未来就在眼前起飞。这是一座以高度美取胜的大楼,这是一首以高度美取胜的汉俳。

29. 梁鉴
中国文物学常务理事
古寺千年 斗拱同构营造式 回星光闪
  接上首的“梦”字。由日中协力建成最新高楼的建设者,把接力棒交给保护日本古建筑的中国一代大儒之后代。
  作者的祖父是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当年在连绵炮火下,日本的京都、奈良幸免于难,据说是盟军最终听取了梁思成的建议: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第一行,简明扼要,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第二行,以“斗拱”的细节,形象地说明了中日文化中的“同构”想象。其中引用梁思成代表作《营造法式》。第三行的升华很美,梦回星转,时空闪烁。

30. 城户朱理
诗人
万物汉字 童歌恋语亦象形 诗舟海行
  接上首的“越”字。
  日中交流首先来自汉字。没有汉字。就没有今天的日中汉俳联句。对汉字的研究,在日本首推立命馆大学退职教授白川静。作者崇敬白川静,研究白川静,此作即以汉字为题。
  此作构思精巧,以中日共同的象形文字展开,波象形,风象形,心也象形,万物的象形变化成汉字。所以汉字一诞生,便与大地江湖紧连在一起;汉字书写的信件跨越国界,孩子们手拉手唱着关于森林的歌儿,恋人们窃窃私语,诗舟乘风破浪远行万里……你看,象形文字组成的世界多么丰富多彩呀。

31. 铁凝
作家
瑞雪厚春 树花开迎故人 友情四季新
  接上首的“凝”字。
  铁凝的小说《大浴女》等被泽成日语。这首汉俳中藏有铁凝的名字。第一行写到冬与春,瑞雪迎春;第二行写夏的景象,铁树开花,千古难逢,喜事临门;第三行以四季作总结,祝愿友情如四季常新。作品简单明快,三行一韵到底。

32. 佐佐木幸纲
歌人
秋深夜独饮 转音窗含云 诱吾远游心
  接上首的“铁”字。铁凝之后,接力的是日本的代表歌人佐佐木幸纲。
  上承铁凝不曾写的“秋”深入细作――深夜独饮。一片,静寂;传来远方铁道的轰鸣,使夜愈加静寂。“窗含云”令人想起杜甫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时空在诗中高度凝缩。远方在召唤远游之心。整首汉俳有如一幅油画,层次丰富,既有宏大的背景,亦有独饮的细节,静动相宜,饶有意蕴。
  为什么此作特意写“秋”?佐佐木说:“铁凝作品中有瑞雪――冬、厚春――春、铁树――夏,我再加上秋,两首连起来便组成完整的四季了。”

33. 陈锦华
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扶桑望海近 大地之子宝钢人 远暖民心
  第三十一首、第三十二首中都有“铁”字,以下便请铁人登场,接上首的“道”字吧。
  上承二“铁”的是曾任宝山钢铁厂建设总指挥的陈锦华先生。一九七八年着手的这一项目,由日本新日铁协作而成。山崎丰子的小说《大地之子》由此取材,生动地表现了中日之间的人情世故,恰如汉俳中所写的“道远暖民心”。中日之间一衣带水,看似近,实则远;若说远,又很近。可近可远,事在人为。正是近和远,形成了作品的张力。

34. 张富士夫
丰田汽车会长日中经济协会会长
世上多坎坷 有必有创者 丰穰境共拓
  接上首的“道”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一句广告词。随道登场的便是丰田汽车会长张富士夫。
  第一行,开辟几多坎坷路,才有今日丰田车。第二行,丰田之道就是创业之道,丰田之就是创新之人。第三行,丰功伟绩是共同创造出来的,名牌是共同开拓出来的。充满自信的创新精神贯穿全作品,读起来铿锵有力。

35. 谢冕
北京大学教授
照寒衣 竹间漏下月消息 有入夜闻笛
  谢冕乃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的著名学者。不过,这却是他平生作的第一首汉俳。静静的雪夜,新雪照寒衣,虽有寒意,但新雪很美。月光从竹叶之间漏出,带来天上的美好信息。这时,远处传来笛声,使夜更静谧,有中国古诗中“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也有日本芭蕉“古池跳青蛙”的俳句美。“有人”,可以是诗人的心境,也可以是读者感怀。人生即使在寒冷的时刻,也可以感觉美好,静静之美将带给你无尽的深思。
  接上首汉俳的“新”字。此作一新耳目。

36. 村山富市
日本前首相
春辉满天樱 融馨照世界 杖莫如信也
  接上首的“雪”字。
  第一行,满开的樱花辉映春天,气势澎湃。第二行,视觉中是雪,触觉中是温,嗅觉中是馨香。“五官开放”时看到的世界是阳光照耀。“融雪”预示着中日关系的复苏。第三行,杖莫如信,引自《春秋左传》。村山富市任首相时曾在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五日表示:“古话说:杖莫如信。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我谨向国内外表明我的誓言:信义就是我施政的根本。”作品的结尾铿锵有力,意味深长。
  日本传统的三十六歌仙联句到此为一环,圆圆满满。最后一首汉俳特意用了“温”字,有意与第一首的作者温家宝总理形成呼应,以“温”开头,贯穿汉俳接力,又以“温”结尾,形成一个温暖的循环。祝愿中日之间温暖长在。



by li_japan | 2017-04-15 09:22 | 一俳一会(俳句,漢俳) | Comments(0)
<< 从日本经由名古屋飞太原,烟台停... 知足吧!五零后的兄弟姐妹们! >>